淘金鎮之旅:歸程
旅程中的第一天在趕路之餘,順道參觀途經的幾個景點;第二天整日都待在淘金鎮裡,紮實的走遍百棟建築參觀;第三天回程中,拜訪108哩屋,為這趟旅行畫下休止符。
因為1860年代的淘金熱,沿著運輸貨物的篷車隊伍,道路兩旁開始有人墾荒,陸續建造旅館、酒店、商店等,甚至接著圈地畜牧、搭蓋穀倉等。位於100哩處的建築物,就名為100哩屋;103哩處的建築物,就名為103哩屋;這些土地與建築都是私人擁有,有的零落分散的不成小鎮。因為高速道路的開闢,這些建築都被拆除與棄置,只保留部份具有歷史意義的,拆遷到108哩屋遺址集中展覽。
108哩屋,是免費開放參觀的歷史遺址,維護經費來自當地商家及遊客樂捐,只有11棟大小不等的建築,但是依山傍水風景優美,令人感到無比舒暢。
離開住宿二晚的小鎮(Quesnel),往家的方向前進。
曾經是位於105哩的旅館,拆遷後現在是108哩屋展覽陳列館。
展覽館的側邊,凹凸不平的牆面,是工人一刀一斧砍樹建造的。
展覽館的另一個側面。
烈日下,很想在門廊小坐一會。
吹著涼風,好舒服!
展覽館右側邊的建築物。
有郵局、雜貨店、工人宿舍與紀念品店。
工人宿舍的內部。
雜貨店裡的櫃檯。
繼續參觀展覽左側邊的建築物,這是飼養牲畜的棚舍。
打鐵舖(主要是馬蹄鐵)。
打鐵舖內部。
大型飼養牲畜的棚舍,可以飼養一百隻以上的牛馬,為目前加拿大巨型木造牲畜棚舍之一。
棚舍內觀。
教室內部。
原在山林裡的淘金人小木屋,後來拆遷到這裡,形成好可愛的湖邊小屋。
木屋內部很小,但五臟俱全,還有在雪地上行走的雪橇。
教堂是比較近代的仿古建築。
邊框都是用巨大的木樁,交錯相接方式建造。
教堂背面的景色。
教堂的內部。
木橋過去還有幾戶人家。
回程中,看見無數的巨型灑水車,寬廣的灑水車還有軌道可走,真是大開眼界。(車速太快又晃動,照的不太清楚)
途經幾處乾枯地形,夏天的氣溫很高,雖然有點像沙漠,卻還能長出樹木。
高速道路旁的湍急溪水。
翻山越嶺後,居高臨下眺望鐵軌。
天空黑雲密布,即將一場大風雨,還好離家不遠了,感謝太陽公公這三天的眷顧,讓我們旅程平安順利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