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京都秋之旅 - 2
位於兵庫縣的姬路城 (Himeji Castle) 是日本第一名城,與熊本城、 松本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,其白色城樓看起來宛如飛騰欲起的白鷺,所以又被稱為『白鷺城』(灰瓦白牆是為了防火而塗上的白色灰漿),由於姬路城從未因戰爭、地震或火災而毀損,才能以原貌留存至今。
既是日本國寶、 也是 世界遺產的姬路城,原來只是防禦用的城堡,經過豐臣秀吉的修建、池田輝政的擴建,及經過348位領主治理之後,規模逐漸地壯大,現存的城堡是於1609年完成的。
姬路城外觀雄偉壯麗,內部防禦結構堅固,可以說是固若金湯的完美建築,從2009年開始天守閣的進行大修繕,歷時六年,終於在2015年3月底重新開放,期待了好幾年,總算能親身一睹它的風采。
走出JR姬路車站,遠眺城堡就在正前方,步行在兩側寬廣的人行道,不用廿分鐘就可抵達。
清澈如鏡的護城河,像是看盡世事變遷,最終一切回歸平靜。
走過護城河上的櫻門橋,即將步入時光隧道,去尋訪歷史的軌跡。
大手門內的三之丸廣場。
層層疊疊、起伏蜒綿的螺旋型城牆,具有戰略防禦的功能。
菱門:從三之丸到二之丸的門,依舊保持安土桃山時期的樣貌,經過此門便進入了內城。
距離天守閣似乎近了些。
蜿蜒曲折的路徑,千回百轉宛如迷魂陣,是個易守難攻的城郭構造。
城牆上向敵人射箭和攻擊的箭眼,分別有矩型、圓型及三角型。
據說城內的門曾經高達84道,現存只有21道。
壕溝環繞高大的石垣城郭,在城郭之間設置大門和瞭望塔,具有強大的戰略防禦功能。
左圖:得低頭進去的門。右圖:尼之門是狹窄又直角轉彎的上坡路,可以拆下天花板從上面攻擊敵人。
經過水一門......水六門,讓人暈頭轉向的無數上坡路、拐彎、及門樓。
終於,進入了西小天守閣時,已經可以居高臨下了,稍為俯視剛剛走過的路徑。
回首來時路,剛剛也經過下面那棵樹,還有很多人排隊等候進來。
爬上大天守閣的頂樓,俯瞰城內外的景色。(古蹟當然沒有電梯, 而古時候的樓梯既窄又陡,幾乎是垂直攀著扶手上去。)
這是大天守閣的正中心位置,剛好可以看到屋脊上的鯱瓦,而馬路的盡頭就是JR姬路車站。
接下來就簡單介紹大天守閣的內部情形,這是大天守閣的軸組構造模型。
歷代城主的不同瓦紋展示。
為保謢古蹟,必須脫鞋才可進入參觀,所以每個人都得拎著一袋自己的鞋子。
大排長龍等待爬樓梯。
石打棚:供作瞭望、偵察及攻擊的墊高窗臺。
厚實及堅固的鐵門,足以抵擋敵人的進攻。
大天守與小天守之間,由渡櫓連接在一起,可以互相往來。
乾小天守閣(左)與西小天守閣(右)。
大天守閣與小天守閣。
大天守閣:高有31公尺,外表看上去是5層,但實際是地下1層和地上6層的建築,外部是由上斜下呈扇型的石牆,使攻城敵人很難攀登。支撐這巨大天守閣的兩根大柱,是從地下一直延伸到地上6層樓高的東西兩根立柱(直徑約2公尺),以當時技術而言是非常先進的。
大天守閣轉角的投石窗和鐵柵欄窗,可以投擲石頭、潑倒燙水或熱油攻擊來敵。
由大天守閣參觀完,都是下坡路比較輕鬆,還可以看出結構嚴密、固若金湯、以及螺旋型防禦建設。
石棺也曾拿來作為建築城堡的石材。
天守閣的屋脊上有鯱,頭似老虎、背如海魚的神獸,具有壓制火神的意義,每個時代的樣貌都略有不同。
黃昏時,夕陽襯托下的白鷺城,像塗上一層淡淡的胭脂,有不同的迷人韻味。
連結:京都秋之旅 - 2015年10月
1. 時代祭 - 歷史風情畫
2. 姬路城 - 天空之白鷺
3. 醍醐寺 - 千年古刹
4. 河合神社 - 第一美麗神
5. 永觀堂 / 南禪寺
6. 毘沙門堂 / 東福寺
7. 西本願寺 / 東寺
希望您也會喜歡搭配的背景音樂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