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斯本 Lisboa,葡萄牙的首都和最大都市,也是歐洲第二古老的首都(僅次於雅典),比倫敦、巴黎與羅馬都還早建城。西元711年起被摩爾人佔領,直到1147年才被阿方索一世重新奪回,約500年的摩爾人影響,在今日的里斯本市區到處可見。
十六世紀時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,可以說是里斯本乃至葡萄牙的黃金時代,已然達到經濟發展的巔峰,也積極著手於里斯本的建設,文藝復興時期的葡萄牙,盛行哥德式曼努埃爾風格的建築,著名的貝倫塔即是此類的代表之一,今天我們就去拜訪貝倫塔所屬的貝倫區。
貝倫區 Belém位於里斯本市中心的西邊,離舊城區只有一小段距離,有世界文化遺產等級的歷史古蹟及熱門的景點,走一趟絕對不虛此行。
熱羅尼莫斯修道院,坐落在靠近達伽馬首次航行的出發點,該修道院的建設資金來自葡萄牙印度艦隊每年豐富的利潤稅,所以規模非常華麗雄偉。 (達伽馬:葡萄牙著名航海探險家,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遠航到印度的人。)
西元1502年開始興建,於1580年完工,期間由多個建築師接棒完成,建築材料為當地出產的金黃色石灰岩,原創建築風格是哥德式曼努埃爾,隨著年代的推移及建築師的替換,後期加入很多不同的建築風格。1983 年,修道院與附近的貝倫塔共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。
購票的遊客大排長龍,我們也等了一個小時,只好邊排隊邊賞景。
進入拱門後,有個小門是售票處,可以買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和貝倫塔的聯票,而左邊是進入修道院(需門票),右邊是進入主教堂(免費)。
修道院的中庭。
建材為葡萄牙自產的石灰石,呈現出略有金黃色的象牙光澤。
環繞中庭四周是典雅精緻的藝術迴廊。
迴廊上都是雕飾的拱門花窗,坐在長椅上放空一下,讓身心得到片刻的舒適與平靜。
從美麗的窗櫺往外看,很想把這一瞬間永遠留住。
迴廊側面有樓梯可以通往二樓。
從樓梯間小窗口向下看到的迴廊,似乎高度不同,視角也不一樣。
修道院的兩層式迴廊,別具一格。
有通道可以前往隔壁主教堂的二樓,整個夾層空間並不大(有點像大陽台),可以往下看到教堂內部,但無法從這裡下樓。
教堂中央穹頂由六支雕飾精美的八角長柱(25公尺)支撐。
後方的唱詩班坐席。
離開二樓後原路回到之前的售票處,對門就是主教堂。( 免費 + 免排隊 )
近距離看的八角石柱,顯得粗壯巨大。
回頭看向正後方,上面是先前上去的二樓夾層,下面是剛進來的入口處。
發現者紀念碑 ,曾因建材損壞而重建於1940年,代表著葡萄牙幾百年來的航海歷史,以船型為主體架構,正面向著太加斯河,背後有著象徵性的長劍及十字架,兩側雕像是葡萄牙航海時代的各界人物,而所在位置就是當年葡萄牙人初次揚帆出海的地方,意義深遠。
紀念碑兩側都有巨大石像,是航海時代的王室、航海家、文學家、科學家和傳教士等,他們成就了葡萄牙光輝璀璨的時代。
紀念碑聳立岸邊,與紅色的「4月25日大橋」相互輝映。
4月25日大橋(原名薩拉查大橋),於1966年通車,是橫跨太加斯河兩岸的雙層吊橋,連接里斯本和對岸的阿爾馬德。全長2,277公尺,上層六線可供汽車行駛,下層有雙軌鐵路。1974 年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薩拉查的新國家政權,之後這座橋便更名為 4 月 25 日(革命日期)大橋。
太加斯河上帆影點點風光明媚,還有遊輪穿梭其中。(太加斯河,是伊比利半島最長的河流,它發源於西班牙阿爾瓦拉辛附近的山脈,向西流淌,最終在葡萄牙里斯本注入大西洋。)
河馬水陸兩棲觀光巴士,一趟大約90分鐘的行程,2/3在陸地上行駛,1/3在河中行駛,帶領乘客以不一樣的方式欣賞里斯本風光。
港口停了不少等待人們揚帆啓航的船隻,還有這艘可愛的小船(藝術品)。
貝倫塔 ,位於太加斯河即將流入大西洋的岸邊,地理位置相當重要,是一座塔狀防禦性堡壘。早建於16世紀,1983年時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共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共有地上四層及地下一層,地下室最初是儲存彈藥的倉庫,也曾經作為監獄使用。
內部空間不大,因此會管制入場人數,如果已在修道院購買聯票就不用排隊直接進入,不用再耗費時間等候。
第一層有16座抵禦外敵的小型砲台。
二樓的寬敞平台,周圍環繞著6個崗亭(有點像胡椒罐),造型可愛頗具特色。
狹窄的樓道寬度只夠一人通過,所以上下樓梯必需遵照每一層樓的燈號指示,當然人多就不太靈光了,因為每個人的步伐快慢不一,甚至中途停頓喘口氣或拍個照,可能還沒到達下一個關卡,另一反向的人馬就接踵而來,可想而知如何擁塞錯亂了。
爬上狹窄而陡峭的迴旋樓梯,終於到達頂樓平台。
頂樓視野遼闊,欣賞四周的景觀之餘,順便休息片刻,稍後還要為下樓而奮戰。
貝倫蛋塔店,創立於1837年的百多歲蛋塔創始店,內部分為幾個區塊並有近百個座位。相傳葡式蛋塔最早是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發明,因為當時蛋白多被用在服裝漿紗和濾酒材料,修女們就利用多餘的蛋黃創製各式甜點,而蛋塔就是其中一種。
留言列表